山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文物資源豐富。全省已發(fā)現(xiàn)各類不可移動文物4萬余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chǎn)3處(泰山、“三孔”、齊長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87處,市、縣(市、區(qū))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7000處;省級優(yōu)秀歷史建筑373處;歷史文化名城18座,其中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7座。
據(jù)最新統(tǒng)計,全省現(xiàn)有館藏文物150.2萬件,三級以上珍貴文物168677件,其中一級文物10626件。與“十五”時期全省文物登記數(shù)量相比,館藏文物總量增加22%,一級文物藏量增加近一倍,館藏文物總量和一級文物藏量兩項數(shù)字均居全國前列。
山東古文化遺址眾多,尤以史前文化遺址最為突出,以淄博后李遺址、濟南龍山遺址、泰安大汶口遺址命名的“后李文化”、“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為中國文化考古分類學做出了重要貢獻,也為國家人類文明探源工程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山東文物資源豐富也讓一些不法分子鋌而走險。由于墓葬和遺址眾多,一些田野文物成為眾多盜墓者覬覦的對象。棗莊、臨沂、濟寧、菏澤等多個市,先后發(fā)生多起盜墓事件,田野文物保護形勢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