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目前我國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溝油有200萬到300萬噸。監(jiān)管不到位、違法成本過低,必然促使一些不法之徒在利益刺激下,不惜以身試法。
公安部公布破獲團伙生產銷售食用地溝油案件引來全國性輿論反響,華農食品科技學院教授王承明接受專訪時表示,不可低估地溝油重返餐桌的全國規(guī)模及其造成后果的嚴重性。專家稱,目前我國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溝油有200萬到300萬噸。(《長江日報》9月15日)
醫(yī)學研究的成果顯示,長期攝入地溝油會對人體造成明顯傷害,如發(fā)育障礙、易患腸炎,并有肝、心和腎腫大以及脂肪肝等病變。而地溝油中的主要危害物之一黃曲霉素是一種強烈的致癌物質,其毒性是砒霜的100倍。在如今這個注重食品健康、安全的時代,我們卻經常吃著比砒霜還毒“100倍”的地溝油,這不能不讓人感到震驚和沮喪!地溝油,這樣一個明顯危害巨大、違法侵權的食品,為何一直無法從人們的餐桌上消失?面對每年300萬噸的地溝油,誰該對群眾的健康和安全負責?這讓人深思。
地溝油的存在源于暴利。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城市的下水道成了一些人發(fā)財致富的地方。據(jù)悉,從餐飲業(yè)的餐廚垃圾中提煉1噸地溝油,成本僅300元左右,平均掏一桶油就能掙上七八十元。一個人通常每天能掏4桶,回收提煉之后,就算只按食用油市場價格的一半出售,每月也能賺1萬多元,相當于高級白領的收入。在暴利的刺激下,一些不法之徒明知地溝油對人體的極大危害,仍然鋌而走險。一些餐館、飯店,明知使用地溝油是一種違法行為,但為了掙錢,昧了良心。
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對地溝油的打擊力度,然而,地溝油在市場上仍然屢禁不止,給群眾的食品安全造成極大的危脅。原因何在?
一是政府部門重視不足。地溝油問題及其解決,在很多地方沒有進入政府部門考核指標體系和政府官員的獎懲體制,重視不足導致缺乏積極治理的自覺性。
二是職能監(jiān)管乏力。對地溝油的監(jiān)管涉及衛(wèi)生監(jiān)督、食品安全、工商管理、質量監(jiān)督、環(huán)保、公安和建設等多個部門,在現(xiàn)實中分工變成了分家,誰都有責變成了誰都無責。有關部門雖然一再發(fā)文,禁止使用地溝油,但很多時候只停留在文件上,很多小餐館、小飯店使用地溝油的情況十分普通,又何曾見到他們被相關職能部門查處?
三是法律存在缺陷。如果將生產、銷售、使用地溝油的行為,明確規(guī)定為生產、銷售、使用有毒食品,并施以重罰,試問誰還敢冒天下之大不諱,給消費者吃地溝油?現(xiàn)實的情況是,幾乎沒有哪個商家和個人因為生產、銷售和使用地溝油,而被追究法律責任被判刑入獄的。
同時,由國家有關部門共同下發(fā)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廢棄食用油脂管理的規(guī)定》,雖然明確了從事加工廢棄油脂活動的單位,不得將廢棄油脂加工以后再作為食用油脂使用或者銷售,但對違反者怎么處罰、處罰程度等,均未做具體規(guī)定,從而缺少可操作性。
監(jiān)管不到位、違法成本過低,必然促使一些不法之徒在利益刺激下,不惜以身試法。因此,要想讓地溝油從百姓的餐桌上消失,一方面要從群眾生命健康、食品安全的高度,將打擊地溝油問題納入政府部門考核指標體系和政府官員的獎懲體制,給予足夠的重視。另一方面,還必須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加大對地溝油的處罰力度,讓那些不法之徒不敢也不愿生產、銷售、使用地溝油。同時,職能部門要加大執(zhí)法力度,切實加強監(jiān)管。如此,才有可能讓地溝油從百姓的餐桌上消失,群眾才敢放心地上餐館消費!
本站關鍵詞“垃圾油檢測卡 農藥殘留檢測儀